中国社会报:把三张清单变成孩子们的“幸福账单”——山东省泗水县的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实践 | |||
| |||
(稿件来源:2024年9月11日《中国社会报》第A05版) “我也行,我也能这么棒……”在山东省泗水县苗馆镇安驾峪村的“儿童之家”,摘下面具的小勇(化名)开心地说,他稚嫩的脸上挂满久违的笑容。在刚刚进行的“魔法面具”游戏环节,小勇戴上自己设计的动物面具,在社工老师的引导下,突破心理障碍,在大家面前勇敢吐露心声,小伙伴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新学期来临之际,泗水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困境儿童精心打造的“心”动力成长计划,旨在为困境儿童提供精准心理健康服务,从“心”开始,激活孩子们的成长动力。 泗水县是沂蒙革命老区县、劳务输出大县,全县总人口64.1万人,未成年人占比23%,其中农村留守儿童793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重点困境儿童357人,低保、特困、残疾等其他困境儿童3647人。今年以来,泗水县民政局聚焦困境儿童需求,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未保服务机制功能,进一步整合资源,积极构建机制健全、运行有序、资源丰富、服务高效的分类分层分级困境儿童服务体系,探索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新路径。通过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三张清单”,将精细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名困境儿童,使“困境儿童点单、未保中心派单、部门组织接单”成为常态,满足孩子们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打通服务困境儿童“最后一米”,让“三张清单”变成孩子们的“幸福账单”。 梳理政策资源有什么,建立资源清单 泗水县级成立编制8人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泗水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在13个镇街设立未保工作站,在158个中心村设立“儿童之家”,重点打造10个儿童服务站和6个“护童港湾”,采取“儿童主任+社会组织+志愿者+项目”运营模式,联合多家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课外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安全教育等活动,确保项目化、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运作;链接国内未保专家及县内法律、心理、教育等领域专家和志愿者,先后组建未保专家顾问团队、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心理健康专家团队、家庭教育专家团队、“泉乡护童”志愿服务队、未保社工队伍;选优配强13名镇街儿童督导员及407名儿童主任,编制工作服务指南,精心培育种子讲师,培训一线工作人员;成立泗水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专家委员会暨未保专家智库,整合教体、卫健、医保、残联等11个部门的25项救助政策及工会、团委、妇联、社会组织等31个关爱项目,全方位建立泗水县未保平台、专家、志愿者、政策、项目资源库,多元精准满足儿童服务需求。设计制作了泗水未保服务二维码,推广“关爱服务 码上开始”,让资源清单一扫即知。 了解困境儿童缺什么,建立需求清单 泗水县进一步健全完善发现报告机制,把全县未成年人按照需要救助和关注的程度分为红、黄、蓝、绿4个等级,走访频次、风险防控及个案服务均按照四色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制定《泗水县困境儿童与留守儿童家庭监护四色风险防控服务指南》《泗水县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评估规范》,将困境儿童的需求划分为生活保障、教育发展、身心健康、医疗救助等九大类,对困境诉求精准识别并综合分析研判,及时调整“四色”风险等级,根据需求分类施策,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今年以来,泗水县未保中心专职社工对1047名困境儿童进行了入户走访,结合儿童主任日常收集上传的相关信息,通过综合评估生成162份需求清单:28名困境儿童需要心理健康服务;7名困境儿童需要社群融入;35名困境儿童需要行为习惯养成;12名困境儿童需要亲情陪伴;3名困境儿童需要申请生活保障;2名突发困境儿童需要紧急介入,立即升级为红色管理儿童;19名困境儿童需要提供个案管理服务;56名家长及监护人需要亲职教育……这些需求,被未保社工清晰地记录在走访台账里,精准链接相关部门单位及社会组织匹配资源与服务。 明确服务困境儿童做什么,建立服务清单 “看来我真是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刚刚参加完亲职教育的小虎(化名)爸爸感慨万千。在之前的走访中,未保社工发现困境儿童小虎和爸爸的亲子关系十分紧张,已经严重影响到小虎的心理健康及学习生活,而且这种情况在困境、留守儿童家庭中十分普遍。于是未保社工联合儿童主任在暑假期间组织该村困境、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开展了4期亲职教育课堂,通过参与式互动学习,很多家长学会了怎样和孩子沟通。类似的精准服务还有很多,针对困境儿童及家庭的九大类需求,泗水县梳理整合各类关爱帮扶服务共计九大类73项,涉及28个部门单位及社会组织。同时,该县实施“物资+服务+赋能”多元救助帮扶模式,从基本生活保障、助学金、生活物资帮扶,到心理健康服务、行为习惯养成,再到社会技能训练、社会责任培养、生涯规划辅导,从聚焦儿童服务到家庭赋能和社会网络支持,形成了成熟有效的儿童帮扶服务矩阵。通过“扶贫、扶心、扶志、扶技”,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全面、精准、专业的关爱服务。对情况复杂的特殊困境儿童,未保中心启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联动闭环机制”,落实个案会商、转介办理、综合协调等工作,会同教育、政法等相关部门合力救助。去年以来,联合相关部门单位、社会组织救助帮扶特殊困境儿童16人次,实现儿童有需求、部门有响应、服务有成效。 在泗水县,每个困境儿童家中的墙上,都贴着一张“爱心联系卡”,上面有儿童主任和民政部门的联系方式及服务二维码,只需用手机扫一扫,相关信息都能找到。这种高效便捷的方式,让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迅速找到依靠。在他们心中,幸福是事事有回应的欣喜,是件件有落实的安心,是衣食住行无忧、喜怒哀乐可诉、急难愁盼有解……我们从孩子们灿烂的笑容里,找到了幸福的答案。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