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中国社会报:山东省微山县创建公益联盟 打造慈善品牌
发布日期:2023-08-24浏览次数:字号:[ ]

(稿件来源:中国社会报2023年8月21日2版)

近年来,山东省微山县慈善总会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创建“微爱·伙伴”公益联盟慈善项目,打造具有滨湖特色的慈善体系,推动全县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搭建“五位一体三级联动”慈善体系,打造慈善公益共同体。微山县慈善总会建立以慈善工作机构统筹全盘,捐助中心(站点)、义工中心(站点)、慈善连锁超市、互助基金促进会有机结合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完善县级慈善总会、乡镇(街道)慈善分会、村(居)慈善工作站三级联动的慈善项目运作机制。横向主动链接民政等部门救助信息,建立信息共享与救助比对机制,确保救助精准。纵向实行县级资助、镇级配套、村(居)互助上下联动模式,提升救助效果。全县15个乡镇(街道)、304个村(社区)全部设立慈善工作站,12个企业设立慈善工作联络站,发展义工1.32万人,打造地区“公益资源共同体”。常态化开展“慈心一日捐”,在村(居)持续开展“慈善一元捐”,设立冠名基金11只,基金总额达到1.1亿元。

组建公益慈善联盟,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发动政府单位、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组建“微爱·联盟”公益组织联盟,盘活政府资源和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发挥救助合力。二是发起“微爱·携手”联合募捐计划,联合教体局设立微子基金,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设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联合夏镇街道设立姜肱基金助学助困。三是实施“微爱·守护”慈善民生项目。联合检察院启动“慈善+司法救助”项目,联合春蕾公司连续15年开展“春蕾圆梦·爱心助学”项目,联合岱庄能源开展帮扶困难职工项目;联合微山社工实施关爱“一小一老”专业社工项目,联合志愿者协会开展“慈善微湖行”关爱环卫工人项目。四是开展“微爱·文化”公益讲座,推动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走深走实。

聚焦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着力探索湖区救助路径,开展牵手爱心助学行动、关爱困难独居老人、救助大病家庭、救助孤困儿童等公益活动。针对困难群众实际需要实施分类化、差异化救助,统筹运用发放实物、现金和提供服务等方式,用心用情化解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制定《微山县慈善全公开暂行办法》,面向社会公开财务账目、原始凭证等6大类、13项工作内容,把所有业务活动都置于“阳光”之下。截至目前,全县各级慈善组织累计筹募善款3291.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5万余人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教育、就医、养老等难题。

挖掘湖区文化底蕴,突出滨湖特色。县慈善总会挖掘历史文化名胜、历史名人中蕴含的慈善资源,增强本地慈善历史底蕴,彰显“微爱·伙伴”公益联盟文化底色。姜肱基金立足夏镇街道为部城姜肱故里,弘扬一脉相承的慈善精神,重点资助患病家庭和特殊人群。打造“微爱·善行”活动体验区,在夏镇街道南苑社区、金源社区等场所布置善行义举四德榜、上善若水雕塑,营造人人向善的社会氛围。深入大湖深处开展“慈善文化”湖区行活动,走进张楼镇、西平镇、赵庙镇敬老院等开展“慈善救助”湖区行活动;走进南阳镇第一中学、昭阳街道西万小学、高楼渭河小学和连家船开展主题宣讲,让慈善文化“活”起来,慈善品牌“立”起来。

创新“慈善+”方式,推动现代慈善发展。县慈善总会启动“慈善+教育振兴”计划,微子基金接收善款1070万元助力教育事业发展。开展“慈善+司法救助”工作,联合县检察院印发《关于开展爱心企业、爱心企业家支持司法救助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慈善+退役军人”关爱行动,链接社会资源30余万元。推进“慈善+社工”项目化发展,创新“慈善+志愿服务”融合发展,联合县委宣传部、县邮政局开展了“爱心包裹”志愿服务活动,对全县1380名困境儿童每人发放价值100元的文具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