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山东邹城高质量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 |||
| |||
(稿件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10月25日2版) 山东省邹城市总人口120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23万。如何高质量构建普惠化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成为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自2017年起,邹城市民政局秉持“精准评估、精准养老”的理念,实施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建设服务标准化体系以及搭建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平台等举措,推动普惠化养老服务体系落地见效。 专业评估精准挖掘养老服务需求 在邹城,老年人在入住养老机构享受专业照护服务前,需要经过一项特殊的“考试”。“您的家在哪里啊?”“刚才让您记住的三样东西是什么?”……这是专业评估人员通过沟通、观察等方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等进行的综合评估,以便机构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老人的护理需求和照护服务等级。 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是为其提供精准护理服务的依据。为使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有规可循,邹城市民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评估制度的通知》,聘请专业机构,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从身份特征、居住状况、经济状况、能力状况以及服务意愿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评估,不仅客观精准地了解老年人的基本状况和需求,也为社区或养老机构合理安排老年人照护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防范养老服务风险,实现养老服务需求和服务供给的精准对接。 标准化让养老服务有据可依 在对老人进行专业评估后,如何提供标准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成为重中之重。在邹城市民政局的主导下,市级成立邹城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持续推动全市养老服务标准化。 近年来,邹城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整合养老照护专家资源,从基本养老服务保障、特色养老服务和养老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推进标准化建设,编制了《普惠化养老机构照护服务基本规范》《养老机构康复训练基本规范》《养老机构营养膳食服务基本规范》《养老机构安宁服务基本规范》《养老服务照护人员培训规范》5项团体标准。 标准基于全市老年人养老服务评估统计分析结果,结合本地区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特点,汇聚行业内有关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和一线服务人员的先进服务经验共同编制而成。标准编制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委对于团体标准的编制程序要求,并邀请专家组进行评审。推出后,得到了全市养老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认可,不仅让养老机构在普惠化养老服务提供上有据可依,也为机构发展特色养老服务指明了方向。 承担邹城市敬老院运营的山东仁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对于如何指导护理人员规范化开展养老服务一直存在困惑。在5项团体标准推出后,公司照护团队对照标准并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了一套符合机构特色的服务规范,受到老年人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搭建培训平台促服务技能提升 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养老护理人员服务技能的提升,只有把每一项养老服务评估标准和规范都落实到具体服务中,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更加真切、实在。在落实标准化评估体系和照护服务规范过程中,邹城市民政局发现,很多照护人员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完全理解评估技术或照护规范中的内容。此外,民政局工作人员多次到养老机构调研后发现,虽然省、市、县三级组织了大量培训,但由于照护人员在机构服务中分身乏术,很难抽出时间参加持续多天的集中培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全力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邹城市民政局推出市养老从业人员培训平台。平台从养老服务标准化出发,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出台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相关要求,结合邹城市养老团体标准,研制了13个部分100多节的养老服务培训课程,为参与培训人员提供清晰完整的理论讲解和实操演示,全面解决传统课程理论多实操少、讲解多示范少的问题。考虑到养老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学习条件有限,平台采用多端口学习的方式,便于养老从业人员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学习;将课程模块化,便于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照照护操作课程边学习边实践,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 此外,邹城市民政局还定期举办线下培训交流和线上技能考核,采取多种方式督促养老从业人员掌握专业化服务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养老机构服务品质,推动普惠化养老服务体系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